利用影像组学技术
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进行个体化
诊疗及评估的综合应用
(资料图)
第一完成人:神经内科 金巍
第二完成人:神经内科 李彬寅
第三完成人:脑病中心 胡震
编者按
瑞金医院内科奠基人邝安堃教授曾教导学生:“做学问,不要只做人家做过的事情。”是的,一切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医学更如是。百十年来,“勇于创新”成为了所有瑞金人的精神内核,他们坚持完善科研体系,坚持把创新成果写在病人的健康本上。今天起,我们将推出2022年度“瑞金医术”系列报道,揭秘这些前沿技术……
80岁的王老伯在某天自觉右侧肢体活动稍有不便,但未引起重视。第二天早晨醒来后,王老伯发现右侧肢体乏力非常明显,家属立即送往瑞金医院就诊。接诊医生第一时间便对王老伯进行了检查,发现其得了急性脑梗,但大概率是睡眠中发生脑梗,很难确定具体发病时间。医生迅速定位病变血管是左侧的大脑中动脉。一般来说,6小时之内的脑梗建议立刻开通闭塞血管,而超过6小时往往先保守治疗。而由于王老伯发病的具体时间无法确定,是否对已经闭塞的血管进行开通成了难题。
辅助决策
影像组学显神威
在以往,针对这种发病时间不确定的急性脑梗,医生只能根据经验评估血管开通的风险和获益。由于这种传统的经验评估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结果,患者和家属往往很难做决定,医生也较难做抉择。如今,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利用计算机技术,利用算法对患者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提高评估治疗获益和风险的准确率,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治疗风险。
团队成员在利用影像组学技术对王老伯的情况进行评估后,发现与保守治疗相比,开通左侧大脑中动脉能为其左侧大脑半球提供更多血供(2.15±0.31, 95%ci 1.82~2.42),且出血风险相对较低(1.01±0.33, 95%ci 0.75~1.40)。医生将这一结果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王老伯接受了血管开通手术,术后,他的右侧肢体肌力果然得到明显改善;经康复治疗后,王老伯已基本痊愈。神内团队利用该技术,为传统方法认为可能已经错过时机的患者争取到了新的治疗机会。
同病异相
利用技术避风险
其实,同样部位的病变,对于不同患者而言,诊疗的结局也有可能不同;因此,更需要利用新技术辅助决策。没多久,张阿姨也因右侧肢体乏力而确诊脑梗死,且病变部位与王老伯一样位于左侧大脑中动脉。但是,当团队利用新技术对张阿姨进行评估后却发现,如果开通左侧大脑中动脉只能略增加左侧半球的供血(1.15±0.21, 95%ci 0.82~1.29),且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1.85±0.44, 95%ci 1.52~2.27);因此建议张阿姨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盲目开通血管会有极高概率导致脑内出血,影响神经功能预后。
精准评估加个体施治
保驾护航守平安
脑血管疾病,尤其是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神经内科的重点疾病之一。然而,因为神经系统“同病异相,同像异病”的特点,不同患者预后不同。在超急性期,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约为16%~32%;尽管机械取栓的血管再通率可达80%,但第90天预后良好患者的比例仍不足60%;在急性期,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进展性卒中;而在二级预防做到位的情况下,仍有约10%的患者会再次出现脑梗死。导致上述情况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精准及个体化的评估手段。神经内科团队研发的基于算法的影像多组学技术有助于在当前结构及血流影像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准确性,改善预后。
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始建于1963年,为我国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神经病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部神经病学“十一五”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卫生部神经病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上海市神经病学重点学科等。学科在神经病学领域全面发展,包括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神经遗传病、脑血管病、癫痫、神经免疫病、睡眠障碍、神经肌肉病等都有很好的建树和显示度;尤其在神经系统难诊难治性疾病、神经变性病(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及神经遗传病的早期诊断、优化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向上滑动查看)
欢迎转发点赞
撰 文丨金巍
编 辑丨温兆琦
上观号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