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6月17日讯(记者 卢永洪)今天是全球第29个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中国的活动主题是“勇担使命 不畏艰辛 久久为功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川西高原脆弱生态持续向好!身处大江大河上游的四川,荒漠化治理成效斐然。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川西高原脆弱生态持续向好
(相关资料图)
“现在,沙化一点一点在减少,都变成了青草地了,老百姓看见草地也很开心,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治理沙化土地。”这,是若尔盖县阿西村一位村民的最直接的感受。
若尔盖,正迎来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转变。
当地林业人秦思琦说:“在防沙治沙12年的若尔盖,沙化土地在202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综合治理迎来历史性拐点。”2010年以来,若尔盖县共投资5.21亿,在麦溪乡、唐克镇、辖曼镇实施生态治沙项目27个,12年治理各类沙化土地面积64.64万亩。最新数据显示,若尔盖县沙化面积为108.88万亩,较2014年第五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减少11.58万亩,年递增率由5.32%下降为-1.36%。
色达县一治理点位,这是1号小班施工前场景。(色达县林草局供图)
色达县一治理点位(与上图是同一位置),这是1号小班施工后场景。(色达县林草局供图)
同在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的色达县,聊起防沙、治沙、固沙的成效,色柯镇约若一村的牛扎憧憬着未来,“我要让我的孩子们继续支持荒漠化防治,将荒漠化防治继续进行到底。”
石漠荒山成为热门景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金沙江畔,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
过往被大水井村村民许孟钦一语带过,“风来黄尘满天飞。”
现在,身处满山葱郁、鸟语花香的西佛山,不无感激的他说:“这里的山绿了,空气清新了,环境美了,成为了西区的‘城市绿肺’,感谢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投入。”
当地林草人李仁兵表示,攀枝花西区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近年来,实施多个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项目,恢复森林植被355公顷,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5.2%。
西佛山,昔日的石漠荒山华丽转身为热门打卡景点。
石漠化最直观的形貌。拍摄于叙永县赤水镇的治理区域,这是2020年10月的场景。(卢永洪 摄)
位于叙永县赤水镇的治理区域(与上图是同一区域),这是2020年10月进行梯田改造后的雏形。(卢永洪 摄)
位于叙永县赤水镇的治理区域(与上图是同一区域),这是2023年6月的场景。(叙永县委宣传部供图)
赤水河畔,泸州市叙永县硐坪村。
开展荒漠化治理之后,感同身受的一位村民这样讲,“过去,我们这些地方是草木不生,一片光秃秃的,全部是石头。”“现在,我们这里树子也种上啦,花椒也种上啦,老百姓的收入也随之提高啦,现在生活也是越来越好啦。”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显著减轻了水土流失,实现了“土不下山、水不乱流”的良性局面。
勇担使命 不畏艰辛 久久为功
深入推进荒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四川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以来,四川省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科学谋划、高位推动、协同发力,以工程治理为抓手,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长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综合治理、省级财政林业防沙治沙和成果巩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补给区综合治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双重”工程、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推进荒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据悉,根据2022年全国第四次石漠化调查和全国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省荒漠化面积较上个监测期减少47.17万公顷,减少23.59%。
【新闻多一点】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荒漠化被视为“地球的肝癌”,不断破坏着、危害着人类生活环境,不断挤占着人类生存空间,直接阻碍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极大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标签: